close

相信不少朋友對入手電影鏡都會有一點點的卻步,

不是對電影鏡沒信心, (基本上電影鏡用料上乘,手工精良是大家都知道的嘛~)

而是電影鏡五花八門,岀過電影鏡的鏡頭廠很多,

當中很多的鏡廠都沒有涉足135片幅的市場,

所以對很多朋友來說,或多或少都會有點陌生~

再加上電影鏡的入門門檻都遍高,

不少有名的電影鏡的價錢都已經被抄至飛天,一般人都不見得買得下手...

最可恨的是很多電影鏡都受像場的大小所限,

真不敢想像如果花重金買了一枚回來,

到手時卻發現該枚鏡頭因為不能完全覆蓋你手上相機的感光元件,

而做成黑角甚至是黑圈的話,光是想像都已經有夠頭痛了~

以上的種種都是我身邊不少朋友們的經驗,

這些原因也確切地成為他們接觸電影鏡頭的阻力。

但就價格而言,其實並不是所有電影鏡的定價都在天上~

這一次就跟大家介紹一枚入門級的電影鏡頭

Wollensak Raptar Cine Telephoto 75mm (3inch) f/4~

為什麼說這枚是入門級呢?

因為它在海灣的一般的賣價只是在港幣1000左右。

以電影鏡來說,價格相當親民,也算是一般人都能負擔的價格~

Wollensak Optical Company 其實是赫赫有名的Bausch and Lomb Optical Company 在1899年分支出來的一個公司~

(Bausch and Lomb Optical Company 也就是現在在賣隱形眼鏡的博士倫喔~)

起初的時候,Wollensak 都只在生產鏡間快門和中幅鏡頭~

生產電影鏡頭則是由1930年代開始的~

前期的Wollensak電影鏡大都是生產給 Bolex 的8mm或16mm的攝影機用的,

這個時期的岀品叫作 Wollensak Cine-Velostigmat~

而後期的Wollensak 則除了Bolex外,還會為Kodak生產電影鏡頭~

這個時期的鏡頭名字改為Wollensak Raptar Cine, 外觀上也由黑銀色的鏡身改為全銀色~ 

(網上找到的資料説Rapar的設計和手工都比Velostigmat好很多,小弟沒摸過Velostigmat的鏡頭,這部份只好由各位用過的朋友來考證和補完了喔~)

歷史就先説到這裏~

回説這枚Wollensak Cine Rapar 75mm f4~

全銀色的鏡身,挺美的。

前方銀色的遮光罩似乎是當年岀廠時附送的。

像場方面能完全覆蓋M43的感光元件。

所以用在M43的相機上的話就不會出現黑角或暗角~

硬要用在APSC的相機上也不是不行,

但遠攝的時候會有輕微的黑角。

用APSC的相機近攝的情況會比較好,

只有輕微的暗角~

光學結構為四片二群,

有點像是Dallmeyer(刀梅) 的Rapid Rectilinear 設計 (又稱 Aplanat)。

前玉鍍上了帶有粉紫色的鍍膜。

光圈葉為九片~

這枚鏡頭原先是設計的對象是16mm的攝錄機,所以卡口為c-mount~

最短對焦距離為3吋, 在75mm的電影鏡頭中算是很常見的規格。

[因為我沒有M43相機的關係,

以下的試拍照都是用小鴨的Olympus OM-D E-M5所拍,

所有相片除了打了水印和稍稍作壓縮之外,均無作任何後期加工。]

先來看一下遠攝的表現,

光圈全開的時候影像呈一點軟性~

對較光的部分(如右下角的車窗和左上角的燈泡) 會出現一點點滲光的現象~

光圈略收半級後至f/4.5左右後,銳利度有十分明顯的提升,

而光滲的問題也得以解決~

光圈全開所做成的滲光問題不單止會岀現在拍發光或反光物的時候,

相片中純白色的部分也會受到影響。

但和遠攝的情況一樣,

把光圈略收至f4.5的時候就能解決~

 再來看一下這枚鏡頭對色彩還原的表現~

對比較難拍的紅色和紫色都能很能很確切的還原岀來,

不覺得會有明顯的偏色的情況岀現~

個人特別喜歡這枚鏡頭對正藍色和正紅色的表現。

在把這兩種色彩還原的同時,也不會過濃,真實感特別強烈。

對金屬系顏色的表現都不錯。

幾種金屬顏色加起來,拍出來的層次感很豐富~

這枚鏡的反差偏低,

對影像的暗部細節都能很細緻的補留下來~

立體感和層次感都有電影鏡應有的水平~

近拍的時候,二線影像的痕跡算不上是嚴重~

就算是最大光圈只有f/4, 

但這枚鏡拍出來的散景都挺令人滿意喔~

總括而言,

電影鏡要有的味道,這枚鏡頭都能讓你嘗得到~

雖然和其他我試過的電影鏡比起來,

整體的出片都不算得是十分岀眾。

但是以這枚鏡頭的價位來說,也經算是很不錯了~

所以,說這一枚是入門級的電影鏡的話可沒錯喔~

如果你對這枚鏡頭有興趣的話,切記要買連有遮光罩的喔~

因為它超怕光的說 (它的鍍膜對抗逆光也沒有多少作用~)

鏡頭名稱 Wollensak Cine Raptar 75mm (3inch) f/4
製造年分 1950年代初
光學結構 四片兩群
焦距 75mm; 最短對焦約1米 (3吋)
光圈範圍 f/4 - f/32
光圈葉數 九片
濾鏡口徑 28mm
接口 C-mount (像場能覆蓋M43或更小的感光元件)

 

其他試鏡文:

我的非專業試鏡文 – Zeiss Ikon Nettar Anastigmat 75mm f/4.5 中幅鏡初嘗試

我的非專業試鏡文 – Schneider 50mm f/1.9 Xenon (DKL) DKL中的最大瞳

我的非專業鏡頭試用 - Industar-61 55mm f/2.8 超便宜但卻有驚喜的標頭

我的非專業鏡頭試用– Schneider Tele-Xenar 75mm f3.8 真水未必無香的電影鏡頭

我的非專業試鏡文 - Auto Mamiya Sekor 55mm f/1.4 發色清麗的大光圈標頭

我的非專業鏡頭試用報告 - Industar-22 50mm f/3.5 玩味十足的伸縮標頭

 
arrow
arrow

    Sym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